“世界读书日”以来,在图书馆推动下,西安交通大学学委会图书委员会推出“书评征集暨好书推荐”系列活动,征集到来自少年班、能动、材料等专业同学的许多优秀稿件,现摘录如下以飨大家!
推荐书目
书籍及索书号提供以2015年5月2日的图书馆查询数据,仅供参考。若有不符以最新数据为准。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社科文艺书库 I546.4 /58 /C.1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 社科文艺书库 H319.5 /1106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社科文艺书库 I561.3 /36
《追寻生命的意义》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 B848.4 /194
《月亮与六便士》 社科文艺书库 I561.4 /623
《许三观卖血记》 社科文艺书库 I217 /384-1 /C.4
《平凡的世界》 社科文艺书库 I247.57 /2389(2012) /C.2
《邓小平时代》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 D616 /294
《瓦尔登湖》 社科文艺书库 I712.6 /96-1
《虞美人草》 社科文艺书库 I313.4 /668
《百年孤独》 社科文艺书库 I775.4 /3-3
《生死疲劳》 社科文艺书库 I247.57 /1745
《血玲珑》 社科文艺书库 I247.57 /403-2
《红处方》 社科文艺书库 I247.57 /281-4
《大问题》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 B0 /137
大众书评
穷,从来不是一种错。
——读《许三观卖血记》

康偌彤
少年班33
“有些人,生来比别人家境富裕,养尊处优。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虚荣心一点点膨胀,看不起卑微, 瞧不起贫穷,而他们却贪图的越来越多。这一群体,在当今社会悄无声息地壮大起来。我觉得,如果有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不是为了欣赏名著而读书,而是为了提升我们自己的精神素养。
人穷,志不穷。千古多少英雄名流,成大事者多为穷苦人家出身,因为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被磨砺地更为坚韧,懂得逆境生存之道。
农村的教育水平和知识文化程度毕竟相对较低,凭借双手劳动收获财富也是千百年来不争的事实。面对艰难的生活,青壮年去卖血反而成了一种快速赚钱的方法。他们说卖血卖的是力气,卖的是热气,卖的是命。可就是因为卖血,才拯救了许三观他们一家人,挽救了全家人的幸福。
当他的大儿子一乐得了肝炎需要送到上海救治的时候,他跑了一家又一家医院,为了使自己的血稀释可以卖的更多,他喝了一碗又一碗水。为了筹到这救命的钱,许三观差一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温一温。”这是许三观第一次跟着别人卖血的时候,学到的补血的土方法。但是面对儿子的安危,他却再也不敢浪费那么一点点的钱,宁可自己在生死线徘徊,也要把孩子的命拉回来,这就是伟大而低调的父爱。贫穷,却从来无法掩盖父爱熠熠的光华。”
小编按:康同学还向我们推荐了毕淑敏《红处方》《血玲珑》。
“我喜欢这本小说,不是因为母爱有多么伟大,不是因为夏早早多么孝顺,更不是因为医生有多么仁爱,而是这残酷的现实血淋淋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康同学对《血玲珑》如是评价。
浓缩的时间和空间——对人类发展历程的反思
——读《百年孤独》

张文耀
能动E21
余以为,《百年》一书中的“马孔多”乃南美之缩影,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百年正是南美数个世纪的浓缩。据此,我将《百年》的脉络概括为以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近乎原地踏步的孤独的百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折射南美人民在几个世纪的发展和矛盾,并借此反思人类发展的历程。
我的观点绝非空穴来风,书中有诸多情节可佐证余之说法。事实上,《百年》将南美的发展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在我等面前:文明与愚昧的冲撞,譬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企图开辟马孔多通往文明世界之路却不为乌尔苏拉所理解;民主与专政的较量,比方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几番出生入死,发动数十场战争欲推翻暴政,然卒于那一纸停战协定;资本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比如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为工人阶级的利益以罢工和香蕉公司周旋,结局是罢工者数千,生还者仅一人耳;等等。除此之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命运的反抗,对婚姻和家庭的反思,对腐败和黑暗的批判等都在书中有所体现,我就不一一枚举了。于是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百年》一书用“南美的百科全书”一语概括实至名归。
当然,此书既冠名“孤独”,亦有深意。余以为,孤独是因为在社会变革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坐标,不晓得一世为人的意义所在,这样的生活状态,就我看来是可悲的。我说这话的根据在于书中不止一次提到布恩迪亚家族每一代人的“今天”都重复着“昨天”,下一代人总重复着上一代人,换言之,可以认为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其实是一代人,像驴子推磨一样打转。我知道如果不列举实例无法让读者相信我,那我只好截取几个片段来说明我所说的是事实:譬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签署停战协定后到作坊里制作小金鱼,做了融,而后重做;又如,阿玛兰妲·布恩迪亚做针线活,缝好了拆,拆好了缝等等。其实重复的并不止于此,重复还有思想,世界观等等,对此我不予举例。马孔多从小村庄,到小镇再到城市的演变,以及最后的由盛而衰,就是社会变革,然而无法撼动人们骨子里头深埋的孤独,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小编按:忍不住出来推荐书了—— 莫言的《生死疲劳》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烙印,可望《百年孤独》之项背。如果对拉美作品里拗口冗长的人名感到头疼,不妨用中国名家的作品敲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大门。
“若用诗写一个悲剧”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读后感

能动B22
赵焜
单单作为一个诗人,作家应该是有一种很灵性的表达方式的。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又不单单作为一个诗人。从文字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本很漂亮的小说,和书中所描写的那位紫色的女子一般精致。从诗的角度来看,或是戏剧的角度来看,大概也是无可挑剔。恰恰作为小说,采用了华丽的叙述表达方式,使得文字虽如流水通畅,精神却似乎时常在迷失。当然,对于多数人的阅读体验,精神的连贯性并不是最重要的。
《虞美人草》是个很曼妙的名字,即使它在书中几乎不出现,却恰恰又能够反映小说全貌。关于这个名字的故事,对于国民来说,再熟悉不过。是明治时期的小说,采用的却是比较陈旧的骈体文文字表达方式。因而时常出现大段令人迷醉的文字,人在神游之后,细细品味,可能仍是一无所获。与其说在这种文字中夏目君凝聚了精神或者思想,不如说他只是刻画了那种思想游离于天地的状态。在上文中,也把它叫作灵性。且让我摘录一段。
“裹着红香的三月醺酣白昼,那女人犹如春色中提炼出的一滴深紫,鲜艳地滴落在沉睡的中的大地上。她有一头比梦中女人更光泽的黑发,端整梳拢的发髻上插着一根细长的金簪,簪头镶嵌着一朵夜光贝镂成的耀眼的紫罗兰。静谧的白昼令人心神恍惚,但只要那女人转动黑眸,便会令观者立即回过神来。深紫只渗出半滴,便会扬起不为人知的疾风威势,那是一双居于春色中亦能制服春色的深浓眼眸。”
一般说来我并不喜欢引用,在此却无法用任何表达来替代上述这段以表现那滴深紫。我知道在这里作者构造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艳,却仅是开篇,便已到达巅峰,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往后虽是精彩,却不足以惊艳。面对这样的人,会是有一种仰视之感,又有一些突兀之处,像是奄奄一息的摘星楼,潜伏着不安和躁动。构造了这种美艳是有代价的,它往往象征着以短暂作为标志而又与亘古同一的完美的标志。它的长期存留,或者说存活,是不合理的。戏剧上说,大概是矛盾冲突的。由于作者广泛的描写、铺陈,以至于许多句子极具灵性的同时,有一些掉书袋的嫌疑。或许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对于读者来说,尤其是中国读者,这是一种极为流畅自然、赏心悦目的表达。它的连贯性犹如那篇《滕王阁序》,是渗入精神的畅快的感觉。汉诗或者俳句对于诗人,则是最得心应手的。当然我们并不仅仅指望表达能使作品变得杰出。
全书最终会以一个突兀的令人难以理解的悲剧落幕,当我第一遍读的时候,是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并不像中间的大量篇幅的温润与无所事事那样,倒像是戏剧突然到达了高潮,之后一切便戛然而止。刺目的是,收尾之句:“此地只流行戏剧。”这种感觉大约是人期望而又渴求规避悲剧的发生,却在前进的过程中终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迈向了早已知的悲剧中,并在结局的时刻,有所失,有所惑。就如书中繁复提到的莎翁的作品《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紫色的爱情的血液的颜色是如何的?
第一眼当我看到那段摘录的文字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读的一本书《阿芙洛蒂忒》。美神毕竟无可挑剔。凡是追求终极美的过程都是不可回避的,而终极之美往往短暂,却因此而亘古。或者说,由生至美至死而至永生。那种不可回避性,便是悲剧的诞生。与美的绝对相伴随的是我执,而没有美却又没有我执。悲剧的根源是故此根深蒂固的,才拥有使读者深陷其中的魅力。正是这一过程,我仿佛参与了整个悲剧的构造和实践的过程,最终因其落幕而哭泣。好在悲剧发生之时并不是真正的落幕,还缺少死至永生这一过程。屏风上画着的是虞美人,非生命的目光会将生至死中未改的美丽永存,仿佛时光就在那一刻停留,当风失去了可以玩弄的花朵的时候,花香一是残留。一切都很美不朽,便是“就让永恒时间刻下你的模样”。
当我读第二遍,第三遍之时,它美得更彻底,更自然,更真实。甚至作者每一个内心摆动的瞬间,都是可感知的,他有一种强烈的终结欲望,又将它死死压在心中,而不落于笔下。他是要等到春的尽头。“这正是世代冠冕的女王的死法,这才是真正的女王。”
小编按:……深恨读书太少
短书评与书籍推荐
《罗密欧与朱丽叶》书评

材料31
黄润秋
“当我从书中的悲剧情节跳出来,冷眼旁观的时候,会觉得罗密欧是如此冲动。一言不合便可以杀死仇家儿子提博特,贵族巴里斯,甚至动不动就想要杀死自己,两次。
尤其让我鄙夷的是,罗密欧起初痴心于修女罗瑟琳,堂兄为了排解他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傻劲,带他到凯特莱特家的宴会——对,他瞬时就移情于凯特莱特家的女儿朱丽叶。好一个见异思迁的深情公子。如果朱丽叶没有那么容易就让他得手的话,我相信罗密欧会再次见异思迁。
莎士比亚或许是一个不自知的男权主义者。朱丽叶没由来的倾心于罗,为他欺父弃兄,放弃姓氏。乍眼看起来,这是藐视父权追求爱情自由的壮举;仔细想来,男权主义者最重视的,正是对妻子的完全占有和支配。所以背叛父权的朱丽叶迎合了夫权,终归是屈服男权。
不过,莎翁一双毒眼是不能忽视的,他看清楚了陷入情网的少年的疯狂。在一个正在热恋或者刚刚失恋的,头脑发昏的年轻人眼里,朱,罗的行动都是解释得通的。“与其因为得不到你的爱情而在世界上挨命,还不如在仇人的刀剑下丧生。”这句话从罗密欧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他是真心的。”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冯路开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推荐理由:
之前,偶尔在操场上跑步,当读过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后,我想我会向村上春树学习,坚持去跑步。虽然跑步时不用去想些什么,但跑步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要去跑步、是否有坚持跑步的必要时,那推荐你读一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平凡的世界》

机械管硕42
王艳洁
推荐理由:
《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路遥的绝笔。路遥这个出生在建国时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特定历史阶段的作家,以其朴实而又真切的笔法,为我们展现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壮阔历史中的平凡的小人物的成长心路历程。全书以少安少平两兄弟的命运为主线,融入大的历史背景下,表现了以兄弟两位代表的平凡不平庸的人民,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始终不放弃希望,始终奋斗的故事。
在读过3遍《平凡的世界》后,再次拿起书,我依然会有想投入其中的冲动。我一直在思考,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到底是什么,竟然可以让我在高三百日冲刺之时为其熬到凌晨。现在想来,那段感觉暗无天日的时光中,平凡的我在这个平凡的尘世中,细细体会路遥为我们留下的心灵滋养,是一件最温暖,最鼓舞人心的事。
今天我们看《平凡的世界》,不是为了跟风,不是为了追捧高颜值的电视剧主演,而是静下心来仔细寻找一种本真的情感。”居安思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主题,安逸的日子过太久,就会停滞前进的步伐。所以,时代要我们做的是平凡而不平庸地活着,进而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人生,改变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