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从中国到世界
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
--1994年的任正非
第一章:新血统
世界电信市场的巨人们,已经嗅到了一支新血统正在崛起的气味。
因为正在崛起的华为,走过的每一步 “鲜血淋漓”。
第二章:起源
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为自己设定世界级
企业的未来。
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看到自己与目标之间到底有多远。
而只有更少的企业可以在看到这样的距离之后,依旧坚定地迈出第一步。
第三章:向西漂移
华为走向世界级企业的第一步就是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体系。
但这种“管理的西化”,为华为带来的收获和痛苦几乎是成正比的。
而对这种痛苦的咬牙坚持,也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讲述华为而不是其他企业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一个人的奋进
三代人之内,华为不说要进世界500强。这三代,不是说华为的三代领导人,而是华为垮了再起来,再垮、再起来的三代。
--任正非
第四章:任正非
任正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他的影响力又从何而来?
华为就是任正非,任正非就是华为。理解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华为走向世界级企业的历程。
第五章:华为的冬天
人们都知道“华为的冬天”是任正非最先提出来的,但人们不知道这个“冬天”的到来,某种程度上也与任正非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六章:双臂尽断
华为的一系列人事悲剧是制度体系而非人性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不能从制度上改变中国企业的土壤环境,再好的人性和善良的出发点,也会在这片土壤中变了味道。
第七章:点燃一缕微光
企业的危机首先是人心的危机。
如同克劳塞维茨在
《战争论》中的一句经典的名言: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着你的队伍前进。
在“冬天”到来的时候,任正非首先想到的正是这一点。
第八章:走出冬天
华为的冬天,就是任正非的冬天。
但他却把一个看起来几乎万劫不复的危险局面彻底扭转了过来,并且顺带解决了很多在“春天”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代价才可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部分:世界级的最后几节台阶 “我们有许多员工盲目地在自豪,看到我们在局部产品上偶然领先西方公司,就认为我们公司已经是世界级水平了。他们不知道世界著名公司的内涵,也不知道别人不愿公布的潜在成就。华为在这方面很年轻、幼稚,很不成熟。”
--任正非
第九章:华为的技术
华为在应用和产品层面建立技术优势虽然是一种相对优势。但是它确保了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也为进一步向更加复杂的技术创新升级打下了基础。
第十章:围棋与象棋
在中国企业通向国际一流企业的道路上,合作中的竞争与竞争中的合作必定会成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在这个旋律中,企业对自身实力的把握比空谈“竞合”更有价值。而用围棋的模糊智慧去博弈要比用
国际象棋的传统套路去厮杀更适合弱势的一方。
第十一章:人与制度的双螺旋
华为国际化的起点在于制度,但是终点却在于人。而国际化的人与国际化的制度这两条线索,是一种双螺旋的形态。他们彼此缠绕,螺旋上升。
第十二章:华为的四道难题
进入国际市场就如同进入了不同的介质,而让中国企业变成国际化的企业,就如同让他们从水里走上了陆地。新的呼吸器官、新的骨骼架构必须形成,这种脱胎换骨是极其痛苦的过程、甚至大多数的企业都将会被淘汰。
这种演进在生物界用了数亿年的时间,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却必须只争朝夕。
后记:华为之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