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经济管理 >> 正文
不与流行为伍
发布日期:2013-09-17  浏览

[内容简介]

《不与流行为伍(对中国社会流行谬误的批判)》为曹林近两年来的时评文集。带着典型中青报气质的曹林用激扬而不失理性、犀利而充满情怀、尊重常识而又坚守独立的文字,对社会中种种流行的谬误进行了清道夫式的清理。对媒体消费社会情绪、民意的拳民化流氓化、自媒体中的轻信又轻疑、典型宣传中的伪道德、网愤的伪爱国主义、对腐败的过度容忍、语言腐败、专家沉沦等“流行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毫不留情的批判,并在批判中建设性地提炼出现代公民在新媒体时代应具备的媒介素养,避免在无意识中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陷入那些流行性的谬误中。《不与流行为伍(对中国社会流行谬误的批判)》得到众多业内名家的力荐,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为《不与流行为伍(对中国社会流行谬误的批判)》作序。

[作者简介]

曹林,中国青年报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在国内数家媒体开有时评专栏,多家电台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客座讲授新闻评论课程。多次获中国新闻奖等国内知名新闻媒体大奖。作品以尖锐、理性、客观和视角独到见长,代表作为畅销时评写作参考书《时评十讲》、时评著作《拒绝伪正义》。

[目录]

媒体病得不轻
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聋子怎么可能听到呢?哑巴怎么可能说话呢?瞎子又怎么可能看到呢?这条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传播链,在现实中却经常发生。因为,当人们被“有人看到鬼了”这种极能吸引眼球的奇闻所吸引时,就会沉迷于对奇闻的惊叹和消费快感中,而忘记去核实消息源和审视传播链,自然也就不管“鬼”原来是瞎子看到的,传到哑巴那儿然后告诉聋子的。
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 / 002
媒体人要有“小三精神” / 004
世上本有真相,调查者多了反没了真相 / 006
没有是非的滥情也是一把刀 / 009
“空姐被泼开水”不能成浇火的油 / 011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慈善心 / 013
“作秀”的莫须有指控和话语暴力 / 016
动辄批作秀是懒汉,中国缺真正作秀 / 018
“母亲车祸后含泪进考场”的女孩需要关怀 / 021
保时捷少女救人,请撕掉标签回归人 / 023
没有新闻,就别制造新闻 / 025
我的幸福为何别人做主 / 027
报道中那个刺眼的“非京籍” / 029
看到这类消息模式,请警惕假新闻 / 031
反思医患关系,舆论要突破“摇摆律” / 033
“90后”的画像,留给时间去画 / 035
有一种新闻毒瘤叫黄色标题党 / 038
一事当前习惯站队,不适合当记者 / 041
标签泛滥的结果是新闻的退化 / 044
抵制新闻简单化和段子化的诱惑 / 046
别等极端事件发生后才故作震惊 / 049
大众的屁股可以摸
民意不是神,多数人不是天,大众的屁股并非不可以摸。面对陷入情绪化的公众,虽然说出某个不符合其期待的道理,会招来无数口水和板砖,甚至遭遇网络暴力,但媒体人还是应该勇敢地讲出来。有时候,理性的表达虽然无法说服一个装睡的人,但起码可以让围观的人认清或接受,起码可以向社会输入理性的力量。媒体人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而不是“大众”,所以,不必迎合和揣摩,更不能在迎合中改变自己的判断。不媚权,不媚钱,不自媚,也不要去为了赢得廉价的掌声和“斗士”的虚荣而去向“多数人”献媚。
面对多数人时考验媒体勇气与宽容 / 052
我们不能失去表达快乐的能力 / 054
批判“极端主义”,也要反思现实土壤 / 056
那些以追求真相为名的窥探暴力 / 059
克制对乞讨者的不舒服感,是一种文明 / 062
警惕自己的期待 / 065
有一种“高兴”叫没人性 / 067
对不起,我也曾是丑陋的抢道者 / 069
“不让座就扇耳光”与正义的火气 / 071
“茶水验尿”的正义幻觉 / 073
面对宰客的三亚,不惯这臭毛病 / 076
极端个案不要贴上医患冲突标签 / 078
医患对立困局只有信任能解 / 080
“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 / 082
遏公共场所暴力须先减社会戾气 / 084
排外主义和地域歧视的网络阴魂 / 086
公务员热可能是一个伪问题 / 088

。。。。。。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