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电气计算机信息科学 >> 正文
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基础及其应用
发布日期:2008-11-13  浏览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介绍了超长距离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
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光传输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的分析方法、非线性效应与光传输系统的各种参数的关系以及非线性效应对光传输系统性能的综合影响,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剖析了影响超长距离光传输的内在因素,为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的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光传输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对超长距离超大容量光传输的需求;第2~5章分别介绍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四波混频和受激散射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第6章介绍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的非线性设计方法;第7、8章介绍超长距离光传输中所使用的技术。
  本书通过实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非线性效应在光传输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地了解光传输系统的本质。本书可作为光通信行业的培训教材和技术手册,也可用作工科学校通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波分复用光传输技术 1
1.1.1 波分复用系统的概念 1
1.1.2 DWDM系统的组成 3
1.1.3 DWDM系统的分类 4
1.2 超长距离光传输的需求 4
1.2.1 DWDM向超长距离发展 4
1.2.2 超长距离光传输的性能优势 7
1.3 超长距离光传输关键技术 8
1.3.1 宽带喇曼放大器实现固有损耗的内部补偿 8
1.3.2 超强FEC编码消除误码率平台现象 11
1.3.3 动态增益均衡增加传输系统的跨段数目 12
1.3.4 码型技术提升系统的传输性能 13
1.3.5 色散补偿延伸光传输的距离 14
1.3.6 非线性管理技术是实现超长距离光传输的根本 15
1.4 光传输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理论分析 17
1.4.1 光传输中的色散理论分析 18
1.4.2 非线性的理论分析 19
1.5 本书内容 20

第2章 光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 22
2.1 SPM效应的基本原理 22
2.1.1 SPM起源于非线性折射率调制 22
2.1.2 SPM效应的理论分析 23
2.1.3 SPM效应的定性分析 24
2.1.4 GVD与SPM共同作用下脉冲的演化 26
2.1.5 影响SPM效应的主要因素 27
2.2 脉冲波形的演化 28
2.2.1 SPM效应对传输波形的影响 28
2.2.2 SPM效应引起脉冲宽度的变化 29
2.3 SPM效应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 30
2.3.1 损耗和色散共同作用 31
2.3.2 色散和SPM共同作用 31
2.3.3 色散、损耗和SPM共同作用 32
2.3.4 SPM和信道数之间的关系 32
2.3.5 SPM和信道间隔之间的关系 34
2.3.6 SPM和系统跨距之间的关系 34
2.4 本章小结 37

第3章 光通信系统中的交叉相位调制 38
3.1 交叉相位调制的基本原理 38
3.1.1 不同频率光波之间的交叉相位调制 38
3.1.2 同一频率不同偏振的光分量之间的交叉相位调制 39
3.2 XPM引起光脉冲在频域和时域的变化 40
3.2.1 L<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