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物理化学 >> 正文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2013-12-16  浏览

[编辑推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在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有关概念、背景的基础上,突出统计思想,着重讲解常用方法,并侧重于应用,书名为《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着意于“应用”,对一些严格的数学推导被略去而只列出结论(降低了数学基础的要求),读者学习时关键是理解这些结果,清楚它们的意义 和背景,对一些被略去的推理论证部分可参考书后列出的有关文献。本书由韩明编著。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多元统计分析概述
1.2 多元统计分析的应用
1.3 有关软件介绍
1.4 本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
1.5 思考与练习题
2 多元数据的表示
2.1 多元数据的数学表示
2.1.1 多元数据的一般格式
2.1.2 多元数据的数字特征
2.2 多元数据的展示及图表示
2.3 思考与练习题
3 线性回归分析
3.1 一元线性回归的回顾
3.1.1 一个例子
3.1.2 数学模型
3.1.3 回归参数的估计
3.1.4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3.1.5 预测
3.2 多元线性回归
3.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2.2 回归参数的估计
3.2.3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3.2.4 预测
3.2.5 血压、年龄以及体质指数问题
3.2.6 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问题
3.3 多项式回归
3.4 思考与练习题
4 逐步回归与回归诊断
4.1 逐步回归
4.1.1 变量的选择
4.1.2 逐步回归的计算
4.2 回归诊断
4.2.1 什么是回归诊断
4.2.2 儿童智力测试问题
4.3 B0rCoX变换
4.4 思考与练习题
5 广义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
5.1 广义线性模型
5.1.1 广义线性模型概述
5.1.2 Logistic模型
5.1.3 对数线性模型
5.2 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5.3 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5.3.1 R软件中非线性拟合函数及其应用
5.3.2 MATLAB中非线性回归函数及其应用
5.4 思考与练习题
6 方差分析
6.1 单因素方差分析
6.1.1 数学模型
6.1.2 方差分析
6.1.3 用R软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
6.1.4 用MATLAB做单因素方差分析
6.1.5 均值的多重比较
6.2 双因素方差分析
6.2.1 不考虑交互作用
6.2.2 考虑交互作用
6.3 多元方差分析
6.3.1 多个正态总体均值向量的检验
6.3.2 多个正态总体协方差矩阵的检验
6.4 本章附录
6.5 思考与练习题
7 聚类分析
7.1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意义
7.2 Q型聚类分析
7.2.1 两点之间的距离
7.2.2 两类之间的距离
7.2.3 用MATLAB进行聚类分析
7.2.4 用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7.3 R型聚类分析
7.3.1 变量相似性度量
7.3.2 变量聚类法
7.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聚类分析
7.4.1 问题的提出
7.4.2 问题的分析与建模
7.4.3 问题的求解
7.4.4 问题的研究结果
7.5 聚类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7.6 思考与练习题
8 判别分析
8.1 距离判别
8.1.1 马氏距离
8.1.2 判别准则与辨别函数
8.1.3 多总体情形
8.1.4 R软件中的判别函数介绍与应用
8.2 Fisher判别
8.2.1 判别准则
8.2.2 判别函数中系数的确定
8.2.3 确定判别函数
8.3 Bayes判别
8.3.1 误判概率与误判损失
8.3.2 两总体的Bayes判别
8.3.3 再看某气象站有无春早的判别问题
8.3.4 有关MATLAB程序和计算结果
8.4 蠓虫分类问题
8.4.1 问题的提出
8.4.2 问题的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8.4.3 模型求解
8.5 判别分析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8.6 思考与练习题
9 主成分分析
9.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方法
9.2 特征值因子的筛选
9.3 主成分回归分析
9.4 成年男子16项身体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9.5 学生身体四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9.6 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消费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9.7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主成分分析
9.7.1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9.7.2 选择主成分与计算综合评价值
9.7.3 问题的求解
9.7.4 问题的研究结果
9.8 主成分分析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9.9 思考与练习题
10 因子分析
10.1 因子分析模型
10.1.1 数学模型
10.1.2 因子分析模型的性质
10.1.3 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几个统计性质
10.2 因子载荷矩阵的估计方法
10.2.1 主成分分析法
10.2.2 主因子法
10.2.3 求因子载荷矩阵的例子
10.3 因子旋转
10.4 因子得分
10.4.1 因子得分的概念
10.4.2 加权最小二乘法
10.5 因子分析的步骤
10.6 学生六门课程的因子分析
10.7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10.8 思考与练习题
11 对应分析
11.1 对应分析简介
11.2 对应分析的原理
11.2.1 对应分析的数据变换方法
11.2.2 对应分析的原理和依据
11.2.3 对应分析的计算步骤
11.3 文化程度和就业观点的对应分析
11.4 美国授予哲学博士学位的对应分析
11.5 对应分析在品牌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11.6 思考与练习题
12 典型相关分析
12.1 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12.2 典型相关的数学描述
12.3 原始变量与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12.4 典型相关系数的检验
12.5 康复俱乐部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
12.6 职业满意度的典型相关分析
12.7 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的典型相关分析
12.7.1 城市竞争力指标与基础设施指标
12.7.2 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的典型相关分析
12.7.3 有关MATLAB程序
12.8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