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正文
国统区的文化与文化人
发布日期:2009-06-16  浏览
【内容简介】
    “文化人”一词,在今天用的不是特别频繁,即使使用,与抗战时期的含义也有了较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文化人”这一概念稍加说明。抗战时期,较早使用“文化人”这一概念的,是文化界著名人士邹韬奋等人。
    作为一种在抗战期间出现的且有着丰厚历史内涵的文化现象,当时的“文化人”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特指专门从事文化事业和宣传工作的人士;二是泛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该词的出现是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关头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再度觉醒的产物,也反映了当时政府和民众对于广大致力于文化抗战的人士的期望与尊重。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在那个时期,“文化”这一概念常常用“文艺”来指代,其内容则泛指“精神产品”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活动,从外延上说既包括文化产品,也包括文化活动。
【目录】
一、抗战时局与文化的使命
1.民族危机及抗战文化的产生
2.抗战时期文化的使命
3.抗战文化的多元格局
4.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的特点
二、唤醒民族精神的努力
1.国难中的知识分子及知识界的分化
2.国民政府的文化纲领与文化政策
3.遥相呼应:共产党的文化政策
4.文化运动:民族危亡中的泣血呐喊
5.民族向心力的空前凝聚
三、顽强抗争的新闻出版业
1.新闻出版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国民党与新闻出版业
3.共产党和其他各党派的新闻出版
4.主导传媒
5.新闻出版中心
6.新闻出版业的文化人
四、为抗战而呐喊的文艺界
1.面向大众的抗战文艺
2.匕首与投枪:讽刺文学
3.诗歌与街头诗运动
4.戏剧界的努力
5.电影和音乐
五、文化名流与文艺组织
1.“赴汤蹈火”的老舍
2.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3.胡风与“七月诗派”
4.阳翰笙与抗日文艺组织
5.南方局
6.国统区的外国文化人
六、现代民族文化的构建
1.战时教育及人才培养
2.高校内迁
3.思想的境界:知识分子的学术努力
4.未来“中国之命运”
5.构建民族文化与唤醒民族精神
结语 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
参考文献

上一条:梁启超传
下一条:先上讣告 后上天堂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