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正文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发布日期:2006-10-17  浏览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以全新的思路、百倍的热情,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棘手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一直探索在社会不断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的道路。伴随这个过程,一个由中国学者自己创立的、旨在解决中国自身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也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篇著名杰作。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
    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 ,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目录]
代序:民族研究--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与思考
第一章 导论
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二、中华民族研究的新探索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
一、中华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区域性发展
二、中华远古的各部落集团
三、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分期
四、中华民族的结构
五、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
六、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二)
第三章 民族称谓含义的演变及其内在联系
一、“汉人”考
二、“契丹”--汉人之别名
三、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
四、中国.华夷.蕃汉.中华.中华民族
第四章 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地位
一、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
二、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民族研究新发展的良好开端
二、中华民族起源学说的由来与发展
三、传统民族观与中华民族一体观
四、中国民族研究的识异与求同
修订本跋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