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一些关乎自身利益的基本法律知识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不了解这些“陷阱”形式,我们就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在倡导“法治”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知法、懂法,进而守法、用法。秦胜利编著的《生活中不可不知的陷阱》把生活中常遇的“陷阱”,以案例讲解的形式,按照“陷阱表现”、“情景再现”、“律师说法”、“陷阱防范”、“法条链接”等部分予以针对性地解析。让读者能够学以致用,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陷阱”并有理有据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目录]
序 生活中的陷阱防不胜防秦胜利
第一章 一般经济合同中的陷阱
老客户之间往来的合同,不必仔细阅读就可以签字吗?
担保人可以随便为人担保吗?
碍于情面为好朋友担保,这种做法对吗?
“加工手套,免费培训,全部回收,在家轻松赚大钱”是真的吗?
物流公司与车主协议好运货之后,就可以放心了吗?
企业联营,要防范合同“圈套”
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仔细考量过吗?
不法分子的违法活动,连中国联通都骗了
经济合同条款陷阱防不胜防
经济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后是否真的会履行合同?
第二章 房屋买卖、租赁中的陷阱
在您购买了房屋后,支付了全部价款后,房子就归您了吗?
您可以因为房子便宜而直接去购买吗?
商品房销售广告中的承诺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实际履行不一致
怎么办?
购房者可以随便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商品房认购书》吗?
在接受房屋时故意不检查,反正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退房并要
求赔偿损失,是真的吗?
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一切都以条款的形式约定好后,真的
能如约定的那样吗?
从中介买房,警惕不法中介从中“吃差价”
在购房时,对于“房主”的身份,您有怀疑过吗?
租赁房屋后,可以不对房屋内的设备进行检查而直接使用吗?
租房可以不审查房屋产权证吗?
对于租赁合同,承租人可以只听取出租人的口头承诺而不仔
细阅读吗?
对于合租房,可以只图房屋价格便宜而入住吗?
出租人提前终止租赁合同,理由真的如他所说吗?
第三章 劳动就业中的陷阱
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可以随便签字吗?
人才市场招聘会,您去了吗?
用人单位总是拖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对自己好吗?
企业停产,工人暂时放假,您觉得这样好吗?
生活中的高薪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呢?
口头承诺,您信吗?
公民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所,你尝试过吗?
新技工的试用期,您觉得多长时间合适?
企业的“密薪制”,是否成为员工心中最大的疑惑?
员工的社会保险,企业可以任意改变其缴纳形式吗?
话费补助是无条件的吗?
招聘招来个“假学历”
第四章 借贷中的陷阱
亲戚来借钱,借据可以不写吗?
银行贷款预先扣除贷款利息,您知道吗?
民间借贷,借条中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忽略不计吗?
民间借贷,借据中的条款可以不推敲吗?
民间借贷,借据中可以用艺名签名吗?
房屋抵押,检查产权登记是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朋友而代替他人借款,这样做好吗?
银行卡丢失后,进行口头挂失后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利息,可以任由出借人自由计算吗?
借款人和出借人可以自己约定利息吗?
用假离婚来逃避债务的行为,是否真的可以逃避呢?
第五章 看病就医中的陷阱
医院的专家门诊真的属于该医院吗?
在要求转院时,医生告诉您,没有必要并保证能治愈时,可以相信吗?
医院声称将给您使用具有奇特疗效的药,你敢用吗?
网上购药,小心“质量”问题
去医院做检查,“权利”意识不可丢
手术台上,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完全交给医生吗?
将死者尸体存入医院太平问,谨防医院“自行处理”
就医时,谨防医院透露“病情”
就医时,谨防医生的“治疗结果”
看病时,警惕医院“过度检查”
就医时,谨防医生的“高价药”
第六章 旅游中的陷阱
海南旅游体验黎族“洞房”要谨慎
在线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