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政治文化 >> 正文
国际气候环境外交: 中国的应对
发布日期:2013-12-16  浏览


[内容推荐]

新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球一半人口正在或已经进入资源密集型工业化社会,传统的南北关系和资源环境体系受到严重冲击。随着气候变暖和经济全 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它自身的复杂性,及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断 加剧,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学者和公众讨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书重点研究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以及各国环境外交应对。于宏源编 著的《国际气候环境外交--中国的应对》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气候变化谈判综合问题的关键技术研究”(2012BAC20802)的阶段性 成果。
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是综合性问题,与人口、技术、观念和经济发展均有关,但在当今主 要是国际政治问题。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根源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不平等性。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国家在落后时采取赶超型发展战略,赶超必然导致发 展的扭曲和不均衡,扭曲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乃至气候和环境危机。资源环境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全球资源短缺危机和冲突,进而影响整个国际体 系。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危机,首先需要研究事关各国环境外交、生态安全以及如何合作建设南北与代际公平的国际环境政治体系。国际体系的不平等则决 定了国际环境合作的有限性,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必然要求进行深入的国际环境合作。国际环境合作的实质就是要对全球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如碳排放等)进行重 新分配,而这必然会触动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所谓“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利用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制约中国发展。所谓“中国环境威胁 论”便是南北环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气候环境外交--中国的应对旨在探讨国际气候变化 等环境问题和外交之间的互动与关联性,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如何参与国际环境外交、如何在国际环境交往中维护我国利益的同 时又发挥树立负责任的环保大国形象,这些问题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所谓“环境威胁论”,中国必须提升外交响 应,增强环境外交能力建设,通过战略协同、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通过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生 态恶化的速度,让西方发达国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使全球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保持在临界点之内。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重点是在完善梳理各国环境外交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环境外交的外部环境,从深层次上理解所谓“中国环境威胁论”背后的动力机制和本质根源。第二部分侧重研究中国未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外交战略。
[目录]
第一部分国际环境外交和“中国环境
威胁论”:现状和问题
导言
第一章 “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国际纬度总体研究
第一节 “中国环境威胁论”泛起的国际背景
第二节 “中国环境威胁论”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第三节 “中国环境威胁论”的主要特征及影响要素
第四节 “中国环境威胁论”解析
第二章 “中国环境威胁论”涉及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对全球环境威胁问题的普遍认识
第二节 全球环境威胁问题的演变趋势
第三节 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对“中国环境威胁论”的推动
第三章 主要国际行为体与“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欧洲视角中的“中国环境威胁论”
第二节 美国与中国的环境关系及其“中国环境威胁论”

......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