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政治文化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与奠基:以延安时期党的领导群体为研究视
发布日期:2013-09-27  浏览

[内容提要]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并实现重大飞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党的领导集体不仅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伟大任务,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实现路径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 东思想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探索与贡献,有力地领导和推 动了当时党内兴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对科学 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对毛泽东 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对中国革命 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与奠基——以延安时期党 的领导群体为研究视角》从群体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 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与奠基——以延安时 期党的领导群体为研究视角》由张远新著。
 

[作者简介]
张远新,男,1964年10月生,法学博士。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规划项目5项。出版《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与奠基》,《邓小平方法论》(合著)等专著4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中共党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CSSCI核心刊物50余篇。2007年、201 2年两度获”上海市育才奖”:2010年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获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延安时期党的领导群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背景
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矛盾、艰巨的革命任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二、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展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
四、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根基
五、研究中国国情和历史活动的开展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实际支撑
六、共产国际工作方法的改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展提供了宽松的国际环境
七、陕甘宁边区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章 党的领导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
二、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明确提出
三、中共其他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认同与回应
第三章 党的领导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的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
二、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
三、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性原则要在具体的民族环境中来实现
四、中国革命的教训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
第四章 党的领导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的揭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长期化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第五章 党的领导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路径的探索
一、大力推进学习运动,全面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二、深人实际,调查研究,认清国情
三、理论联系实际
四、将革命经验上升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 党的领导群体对毛泽东思想的系统研究和概括
一、毛泽东思想的多方面展开和系统总结
二、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与理论工作者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与宣传
三、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七章 党的领导群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一、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三、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四、通过理论创新使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