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试图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密切结合的切入点上来建构逻辑框架,不仅研究马克思的理论教育思想本身,还要论证其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阐明事实,获取教益。
[作者简介]
韩玲,女,1974年7月生,中共党员,江西萍乡人。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著3部;主持参与课题11项;获省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项。
[目录]
绪论
一 概念涵定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二)马克思的理论教育思想
二 研究旨趣
(一)时代发展的价值诉求
(二)理论教育发展的实践需要
(三)理论教育研究及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
三 研究进路
(一)阶级分析方法
(二)文献研究与解释学理解相结合的方法
(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理论教育思想发轫之基
一 实践之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
(一)阶级斗争的客观需要
(二)无产阶级的理论需要
二 思想之源: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教育思想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教育思想
(三)工人运动先驱的理论教育思想
三 价值之维:主观世界域的确立
(一)伟大的人文精神
(二)执著的理想信念
(三)严谨的学术品格
四 友人之助:恩格斯的伟大贡献
(一)为马克思的理论创作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二)马克思共同提供了理论教育的初步文本
(三)马克思逝世后继续对理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第二章 马克思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 马克思理论教育思想历史分期的方法论原则
(一)历史性原则
(二)客观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二 马克思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的逻辑脉络一
(一)理论教育思想孕育时期(1842?1844年)
(二)初步确立理论教育文本时期(1844--18"48年)
(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教育时期
(1848?1876年)
(四)继续理论教育时期(1876?1883年)
第三章 马克思理论教育思想的理论阐说
一 理论教育的主客体思想
(一)理论教育主体
……
第四章 马克思理论教育思想的特色凸显
第五章 马克思理教育思想的朝代回响
结束语:马克思理论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