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心理学 >> 正文
从辩护到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
发布日期:2009-06-23  浏览
【内容简介】
   
本书整合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的研究成果,按照“马克思科学观研究”、“当代科学论探索”与“西方科学论研究”三大篇,分为马克思科学哲学、马克思科学社会学、科学观的转换、科学技术的异化、科技战略与公共政策、中国科学论的发展、西方正统科学论、后现代科学论等八章进行论述,生动反映了当前研究的基本态势,体现了对科学技术从单纯辩护到全面审度的转变。本书由国内众多科学哲学名家、新秀执笔,既有理论深度,又不显枯燥晦涩,是一本了解当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态势的津筏之作。
    本书对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和当代科学技术论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大椿,哲学家。江西于都人,1944年5月出生于贵州安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在科学哲学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树。主要著作有:《新学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1995,2003)、《科学哲学》(1998,2007)、《科学技术哲学导论》(2000,2005)、《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和道德抉择》(2000)、《科学活动论 互补方法论》(2002)、《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2002)、《自然辩证法概论》(2004,2008)、《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2006)。
【目录】
当下科学论的发展趋势和生长点(代序)
第一篇 马克思科学观研究
 第一章 马克思科学哲学
  一、马克思科学哲学纲要
  二、马克思科学观研究的两条线索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当代价值
  四、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科学观
  五、通向自由之路:马克思视阈中的科学
 第二章 马克思科学社会学
  一、马克思创造观初探
  二、马克思技术与人性思想解读
  三、马克思恩格斯环境观述要
  四、巴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学思想的理解
  五、“赫森论点”与马克思科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应用于科学史研究的第一次系统尝试
  六、马克思科学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二篇 当代科学论探索
 第三章 科学观的转换
  一、从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到科学实践哲学
  二、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科学文化哲学论纲
  三、当代科学论的经济学转向
  四、科技价值二分的哲学反思
  五、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方式变革的一致性
  六、资本主义精神与现代科学观的转换
 第四章 科学技术的异化
  一、实验科学的非自然性及其自然转向
  二、信息时代技术异化的根源及其消解
  三、追问技术与伦理
  四、反科学视阈中的科学
 第五章 科技战略与公共政策
  一、如何看“伪科学”
  二、理解科学,辨别伪科学、反科学
  三、公众参与与科技决策
  四、科技政策的分析方法
  五、科技创新的文化维度
  六、从职业伦理到公共政策??美国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制度性转变
 第六章 中国科学论的发展
  一、现代中国科学观演变探析
  二、科学思想变迁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
  三、中西STS的“外围”比较及中国特色的STS
  四、当代西方哲学对自然辩证法的诘难及中国哲学界的回应
  五、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哲学发展的若干特征
  六、科学视阈中的地方性知识
第三篇 西方科学论研究
 第七章 西方正统科学论
  一、论科学真理
  二、科学、学术与教育??美国一流大学的学术文化
  三、科学、规律与必然性
  四、从方法到判据:操作主义的程序化科学观??以人工智能哲学为例
  五、多元主义与整体论视野中的科学
  六、“直观”科学:从科学到人的意义的凸现
 第八章 后现代科学论
  一、无政府主义认识论视野中的教育
  二、福柯的后现代知识论
  三、波兰尼意会认知论的科学划界观
  四、科学技术观的现代演化轨迹
  五、后现代科学论:从机械论的隐喻到相对主义??从哲学、科学两方面分析
  六、海德格尔现代科技批判理论的哲学轨迹
后记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