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认知语言学与词汇语义学深度融通的理论取向。以往的词汇语义研究通常关注的是词义有哪些构成要素,词义成分的性质、关系及层级如何,词义演变的结果是什么,新义与原义有何区别与联系等等,这些都属于词汇语义学范畴内从意义到意义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将认知研究与词义研究相结合的成果日益增多。从总体上看,英语学界偏重于用词义衍生现象例示或诠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汉语学界偏重于用认知语言学基础理论来解释某些汉语词义衍生现象和规律。春宏教授的研究则改变了这种畸轻畸重的“结合”模式。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类认知的倾向性以及由此引发的语言结构化原则具有一致性特征,因此,自觉地将词汇语义学的词义分析模式和基于概念认知的分析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认知视角贯穿于词义生成、衍化及释义等各个层面的研究,使词义的结构特征和衍化规律与人类的认知经验、过程和模式互为参照,彼此证发。最能体现认知语言学与词汇语义学理论深度融通的是列于本文集之首的《词义结构的认知基础及释义原则》。在这篇文章中,春宏教授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词义形成和衍生的认知基础和过程,指出词义的生成是认知过程结构化的结果,揭示了词义成分如何经过认知上的选择性信息加工得以在语言系统中定位,词义结构关系衍生过程的拓扑性特征如何受制于意象图式的类型性特征等等。该文以及整部文集的这种理论取向和相关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有力地推动了词汇语义研究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深进。
序(张博)
上编 词义结构和语义空间研究
词义结构的认知基础及释义原则
词义的认知模式与词义的性质及构成
——兼谈成语的性质
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
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
附文:用用看
说“界”和“坛”
附文一:“界”“坛”词缀化辨
附文二:“操坛”一词的是与非
词语搭配中的语义认知空间问题
下编 词语调节和语义用变研究
词语调节过程中的语义关系分析
词语构造的多能性和时空性
——从“腰封”及其相关词语的形义关系谈起
重叠形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
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
修辞表达中的语义调节
关于成语用变和演变的思考
——从几则成语的现实使用谈起
附文:“关于成语用变和演变的思考”补议
词语变用中的语言游戏
语义叠架原因论析
“悬殊”用法的描写和分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