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政治文化 >> 正文
解读电视受众:多元化需求与大众化电视
发布日期:2010-03-30  浏览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1958年以来中国电视的发展为立足点,从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受众的需求变化。全书围绕电视受众的需求程序、需求动机、需求选择、需求指南向等四个方面解析不同历史阶段受众需求的表现。作者站在受者立场上,以实证的方式,提供了一种表达需求多元化的思路,展现了转型期中国电视受众需求的各种差异。

[作者简介]

    吴红雨,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2005-2008),现任职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曾在香港城市大学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受众与传播效果、传媒与文化。曾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节目主持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理解受众:从需求开始
 一、什么是受众
 二、什么是“受众研究”
 三、受众研究传统概述
 四、我国“受众需求”研究概述
第二章 大众化电视与电视受众
 一、大众化电视
 二、电视受众
 三、新时期电视受众研究与五次全国性观众调查
第三章 中国电视受众收视需求的历史变迁
 一、对“历史变迁”的时间界定与理由
 二、电视受众收视需求的变化(1980年至今)
第四章 理论运用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运用
 二、研究设计
第五章 电视受众的媒介依赖
 一、电视在大众“媒介依赖综合症”中的显著性
 二、不同社会阶层受众的电视依赖特点
 三、不同社会阶层受众的电视收视理念
第六章 电视受众的收视动机
 一、电视受众需求层次模块建立
 二、不同需求层次的电视使用
 三、电视受众需求逆满足倾向
 四、五种电视受众类型
第七章 电视受众的内容偏好
 一、电视节目类型
 二、电视新闻的收视偏好
 三、电视娱乐的收视偏好
第八章 对电视媒介社会功能的评价
 一、媒介社会功能研究
 二、服务主体的需求指向
 三、话语赋权的需求指向
 四、信息介质的需求指向
 五、媒介气质的需求指向
第九章 电视对受众需求的虚假建构
 一、多元需求的单一化
 二、以大众的名义:收视率的暴政
 三、将娱乐进行到底
第十章 难以揣摩的受众
结语 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条:新闻公关策划实战
下一条:创意心理学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