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综合 >> 正文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08-2009)
发布日期:2009-10-27  浏览

[内容简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社区制已完全取代了街居制,并且形成了社区内多种组织并存的局面,这些组织开始初步形成了合作共治的机制。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不足,即社区治理主体缺少多元性、管理手段仍多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社区NGO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和平台不多等。今后的社区发展应更多地体现其居民自治组织的特点,进一步淡化其政府的行政色彩,从社区管理走向社区治理。
  我国社区治理得到了发展,创建了社区复合治理的模式,即社区的复合公共责任模式。它具有六个特征,即公共责任的属性、主体的多元化、多维度、合作互补、成员的参与和及时解决问题。
  从社区治理的角度看四川灾区的社区重建,政府和民间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力量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做法来重建社区,为社区重建作出了贡献。我们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两个维度,寻找社区持续发展的新动力,重建社区发展新秩序。
  2008年社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社区治理中得以发展,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社区如何通过推进社区服务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核心问题之一,其中政府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组织互助性服务的有效衔接是关键。
  社区治理正在呈现一个重要的趋势,即大量外部组织参与其中,带动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治理正在走向一种开放式治理。开放式治理是一种不同的治理理念、一种崭新的治理模式,是社区治理制度演化、变迁并日臻完善的结果,是一种高水平的社区治理形态。
  “物业管理”与“物业服务”、“社区服务”这几个词在本质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具有浓厚行政化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遭遇业委会的自治因素,由于内在自律机制缺损和外部体制环境不利,业委会自身治理结构的建设成为确保业委会规范运作和融入社区建设整体的关键条件,通过业主大会、业委会和聘用干事的组织架构,形成权力和利益的不重合配置,可能为业委会治理搭建一个结构平台。
  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大规模、正规化的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随着后奥运时代的来临,奥运志愿服务成果如何转化和继承这一重要问题就被提上日程。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应从节日化、活动化向制度化和日常化转变,而社区就成为志愿服务制度化和日常化的最基本载体。

[目录] 

 睦邻点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好形式(代序)
----对上海嘉定镇街道经验的一种社会学的简析
主报告
我国社区复合治理的特点与发展
社区治理的发展
从街居制到社区制:城市社区30年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变革历程、现状与前瞻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灾后社区重建
价值观到方法论的变革:重建社区发展新秩序
政府与社区的治理
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伙伴关系
----上海普陀区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长寿模式”
案例分析
政府公共服务与社区组织互助服务的有效衔接
----以杭州四季青街道社区建设为例的实证研究
社区管理的有益探索及进一步思考
“一网协同”的社区治理模式
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
走向开放式治理
----北京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善治的社区
----以深圳桃源居社区为例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组织与权力
----“村居型”社区案例研究
社会化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危机管理
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改进社区治安状况
----基于北京社区的调查分析
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
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比较分析
业委会治理结构及其构架安排
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与社区志愿服务
后奥运时期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取向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志愿服务是公民的社会责任
社区休闲志愿行为解析
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
城乡社区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框架特征与政策要点
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老年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江苏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
城乡社区互动:江西社区建设的新发展
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的现状与发展
大事记
2008年中国社区建设大事记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谷歌、搜狗、360浏览器;推荐分辨率1360*768以上